飞天圆梦 | “梦天”冲天!200秒回顾中国空间站极简史******
碧海之旁,椰林摇曳
10月31日
当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冲上云霄
中国空间站
终于迎来了“梦天实验舱”
从“0”起步,到“一”字构型
再到L字构型
到即将形成的T字构型
这条圆梦之路中国走了整整30年
“中国人怎么不行啊?
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当年的三连问如今得到了最有力的回答
从无人到载人
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
从舱内到舱外
这条探索之路中国也已走过三个篇章
这条路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
深有体会,他说
“我们不能永远地跟在别人后面跑,
我们必须得要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
他说
“只有身处其中,我才能够体会到,
真正什么叫艰巨,什么叫复杂”
翻看载人航天的高光时刻
每一幕都曾令人饱含热泪
那是航天人的奋斗
那是科学家的创新
那更是中国人升腾的希望
“我们非常有幸,
我们这一代人把载人航天三步走,
从头到尾每一步走踏实了。”
航天科技五院货运飞船系统
总设计师白明生如是说
三十年来
那些助力“飞天梦”成为现实的人
容颜已渐渐老去
可他们的目光始终坚毅
三十年来
无数热血青年加入航天事业
以梦为翼,叩问苍穹
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迎来
第三个故事的终章
这是终点也是起点
因为,在更远的深空
终会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科学顾问:杨宇光(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
出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监制:战钊
策划:宋雅娟 蔡琳
制作:简炜杰
献血与评优挂钩,“自愿”还有多少真实成分?******
据1月10日红星新闻报道,近日,为缓解血液库存下降的压力,不少城市组织起流动献血站点进入街道社区等活动。辽宁大连某中学下发了一则号召教师献血的通知,其中提到“献血者在学校评职、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予以优先考虑”。这种将自愿献血与评优评先挂钩的行为引发舆论关注。目前,校方表示考虑不周,已撤回通知。
血液库存不足,一直困扰着不少地方。由于疫情影响,各地血液库存告急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急需拓展献血人群和调动社会献血积极性。正因此,很多地方都在组织献血活动,其中不乏一些激励举措,这背后的善意值得肯定。
然而,不是所有激励措施都值得倡导。将教师献血与评优评先挂钩,表面上看,是一种激励,但如此措施的公平性值得商榷。毕竟,能否献血不只取决于意愿,还受到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有的人患有不宜献血的疾病等。
应该明确的是,献血与教师能力素质并无关联,教师评定职称、评优的主要依据应当是其教学能力和水平,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一些条件不应被包括在内。也就是说,激励人们献血应当避开职业评价。
根据我国献血法的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这一法律条款向社会传递出的明确信息是:献血是自愿的,不能强制。报道显示,上述学校所在区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无偿献血的通知》中明确,“本次献血工作纳入各部门、单位工作实绩考核”“每个单位参与献血人数不低于在岗人数10%,每人献血量不少于200ml”。如此做法显然会折损“自愿”的真实性和成色,也容易导致一些学校在落实相关工作时乱作为。
激励献血,既要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尊重献血者、呵护公益爱心,也要强调自愿、保证公平。比如,要落实好献血者自己及近亲属用血的优惠政策,简化免费用血的手续,充分体现公益互助的特质;单位或行业组织献血可以给予职工一定的营养补贴,适当安排职工休假休息等;政府层面可以给予某些符合条件的献血者一定的礼遇,如授予道德模范称号等。
鼓励民众定期自愿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工程,切忌用力过猛。(工人日报 木须虫)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